吴 攸:英语电影片名类型及其翻译
兼谈操纵理论的适用性
(为政班学生,1996年10月生)
摘要:电影名映射着电影的内容。就片名与内容关系而言,英语电影取名方法主要有三个类型,一是用体现电影最关键因素的简单名词,如人名、地名、时间等来取名;二是用短语或句子概括电影主题;三是使用双关谐音等包含多层含义喻指影片内容。就翻译而言,第一种类型多用直译、音译,但多加修饰词以提供信息、符合中国文化审美观;第二种类型多采取直译法,第三种类型多采取另译。操纵理论可部分解释片名翻译的外部因素,但不能真正解决翻译中核心的“忠实”、“文化差异”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电影 片名类型 片名翻译 操纵理论
人类被不同语言分割,《圣经》中巴别塔隐喻所揭示的困境至今仍然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但另一方面,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大概自语言开始产生分化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这交流,主要通过翻译。在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翻译,自然是梵文佛经的翻译。第二次大规模的翻译是近代以来对欧洲语言的翻译。这其中,就包含电影的引进和翻译。电影,自十九世纪末诞生后不久,即传入中国,也就有了片名的翻译问题。
有翻译行为,就有翻译理论。但翻译理论对翻译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却着实是个问题,尤其是电影片名的翻译,更是如此。我们从未听说有一个电影片名翻译家,我们倒是经常看到一个“忠实”翻译的片名如何毁掉这部电影,我们也可以想象审查局官员说某部译制片“片名不符合有关规定”之类的场景。总而言之,电影片名的翻译的确有好有坏,其所遵循翻译“规律”与文艺翻译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拟具体分析若干电影片名翻译,并进而讨论目前较为流行的操纵翻译理论的适用问题。
本文所讨论的都是英语片,有的被译制片公司引进,有“正式”的片名翻译,有的尚未引进,一般通用一种或几种片名翻译。在讨论开始之际,我们首先假设片名翻译是对片名的翻译,而不同的片名类型适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在讨论片名翻译前,应该先讨论原片名的类型,即它们与电影的关系。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先将原片名分为若干类型,并一一讨论其所合适的译名:
一、英文片名取名类型及翻译策略
本文所讨论的都是英语片,有的被译制片公司引进,有“正式”的片名翻译,有的尚未引进,一般通用一种或几种片名翻译。在讨论开始之际,我们首先假设片名翻译是对片名的翻译,而不同的片名类型适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因此,在讨论片名翻译前,应该先讨论原片名的类型,即它们与电影的关系。基于这个假设,我们先将原片名分为若干类型,并一一讨论其所合适的译名:
(一)简单取名型
用最简单的一个名词取名。比如直接用电影主角的名字:
Léon(这个杀手不太冷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Mary and Max(玛丽和马克思)、Thelma & Louise(末路狂花) 、lorita(洛丽塔)、 Temple Grandin(自闭历程) 、 Ben-Hu(宾虚) 、 Rebecca(蝴蝶梦)。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盗)Rain Man(雨人)、海豚湾(The Cove)。
也有用电影中关键时间、地点命名,如:
Dallas Buyers Club(达拉斯买家俱乐部)、Fight Club(搏击俱乐部)、The Grand Budapest Hotel(布达佩斯大饭店)、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Troy (特洛伊)、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
或者电影中关键物品命名: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The Notebook (恋恋笔记本)、The Bucket List(遗愿清单)、The Mask(变相怪杰)、Titanic(泰坦尼克号)、Perfume(香水)、Gattaca,Speed(生死时速)。
对于这一类片名,最直接、似乎也是最好方法就是直译和音译。因为这至少较为“忠实”而稳妥。事实上,直译和音译也的确是这类电影最常使用的翻译方法。但有时,这个稳妥的办法却带来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效果。电影《Rain Man》直译为《雨人》。讲述了主角查理原本想骗得父亲留给自闭症患者哥哥的遗产,并利用哥哥超乎寻常的能力谋得不正当利益,但最后查理被感化,兄弟打破疏离。Rain Man与雷蒙(Raymond)读音相近,查理小时候会读错,每当查理害怕时,“RainMan”就会照顾他。查理一直以为“RainMan”只是自己儿时幻想中的朋友,最后发现其实他就是身边这个脆弱的哥哥,对父亲的怨恨就消解了。所以片名RainMan只是一个模仿“Raymond”读音的拟声词,不能把rain和man分开,片名《Rain man》与“雨人”没有半点关系,查理在牙牙学语中对雷蒙展露的兄弟深情在直译《雨人》中消失殆尽。可笑的是,因为这个糟糕、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直译,今天有很多人把类似雷蒙那样的自闭症患者称为“雨人”。
另一个例子是影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再次陷入冰河纪的故事。The Day After Tomorrow直译是“后天”的意思,但在电影中,与Once upon a time相当,发生在将来,或许,就在明天,或者后天,而非确切指某一天。直译成《后天》,不仅错误地把时间抠得过死,还失去了The Day After Tomorrow意义中冰期随时来临,却不知到底是哪一天的恐惧感。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两者之间的差别。
与之相似的还有电影《Gattaca》,Gattaca是组成基因(DNA)的基本单位,故此片最初中文片名翻译成《变种异煞》,扣住一个“种”字,算是半直译吧。但这个翻译让人以为这部影片是惊悚片或恐怖片,其实这是误解。影片只是用原片名Gattaca暗喻以基因决定一切的世界,这是此片的主要内容。另一个中文译名《千钧一发》虽与Gattaca没有关系,却更好地反映了原片内容,一根头发重千钧,决定人命运。此译名或许还双关了主角最后在千钧一发之际,实现了飞上太空的梦想。
再如电影《Léon》,片名中的 Léon 为剧中杀手的名字。作为超级杀手,里昂有冷酷的一面:拿钱杀人,不眨眼睛,保持警觉,晚上睡觉也不躺下。但他爱植物,喜欢喝牛奶,富有同情心,和小小女主角的相处渐渐唤醒了其内心的温暖,最后,他用生命捍卫了这温暖。这样一个有着特别的故事的特别的人,名字却是最普通的法国人名,用作片名,正可以用普通衬托特别。但对中国观众来说,直译为《里昂》,不仅过于平淡,且容易将影片内容误解为讲述里昂这座城市,这显然是不合适的。翻成《这个杀手不太冷》,切合影片内容,揭示电影类型属于动作加情感,且第三者的口吻略显俏皮,会使受众有更有观看的欲望。
还有一种经常引起误解的情况是,原片名中名字、地点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在英语国家为人所熟知,但在中国则未必。在这种情况下,直译会让人不知所云,乃至误导观众。比如: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盗),片名中的两人,邦妮和克莱德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雌雄大盗,美国观众一听就知道,在大陆则无人知晓,如译作“邦妮和克莱德”会让中国观众不知所云。但也有一些片名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容已被国人熟知,这时,音译或直译无妨于文化背景的理解,如:Troy译作“特洛伊”,Titanic译作“泰坦尼克号”等。
从上述例子看来,避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误解,是片名翻译需要注意的。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误解并不由于彻底的无知,而很可能出于一知半解。比如,电影Waterloo Bridge,片名意为滑铁卢桥,其中的滑铁卢一般总是让国人联想起滑铁卢战役,但事实上影片中的滑铁卢桥与此毫无关系。影片之所以命名为Waterloo Bridge是因为这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女主角玛拉在这里与男主角罗伊许下誓言,在这里等待罗伊,最后在这里死去。
如果中文译名直译为《滑铁卢桥》就显得不合适,因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滑铁卢事件,与拿破仑有关。这部电影通行的译名是《魂断蓝桥》,被认为是片名翻译的典范:不仅避免了误解,且点出了影片动人凄美的爱情悲剧。更为重要的是,“魂”、“蓝”、“断(桥)”都是根据中国文化背景的诗学形态增添的,其中“蓝桥”一词还有着男女一方失约一方殉情的引申。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译名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又贴合原片内容和情感色彩。
类似的例子还有电影《Rebecca》。 Rebecca是影片中男主人公的前妻的名字。故事一开始她已故去近一年了,因此它不是电影中的人物,但是她又自始至终阴魂不散,左右着女主人公“我”的思想感情。如果将片名直译为“吕蓓卡”,那么观众从片命中无从知晓影片内容。此片中文译名“蝴蝶梦”,来源于庄生梦蝶的典故,李商隐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种生死幻灭,怅惘的神秘感高度贴切电影内容和情感。与魂断蓝桥一样,这个译名也来自中国传统,既符合中国审美观念,又贴合原片。
另一部引起很多争议的片名翻译是lorita,片名是影片女主人公名字。此片改自同名小说,讲述了中年男子亨勃特与十四岁少女洛丽塔之间复杂的情感故事。于是有人嫌片名音译“洛丽塔”过于平庸,没体现中国文化内涵,而将其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此译的拥护者津津乐道于“一树梨花压海棠”出典以及译名与片名的贴合。传说此句出自苏东坡诗,原是嘲笑好友张先的调侃之作。据说张先在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诗中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女。反对者指出,表面上看来,“一树梨花压海棠”与洛丽塔电影情节中男女主人翁一老一少相吻合,但其实二者表现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洛丽塔》探讨性欲混乱与迷惑的主题,有着深刻的悲剧性;而苏诗是狭捉之作,格调不高,至多算轻喜剧,更何况洛丽塔专指少女青春期的最初阶段,大约九至十四岁,与苏诗十八岁海棠少女截然不同。这样看来,“一树梨花压海棠”不仅不反映影片内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影片情感色彩相反。不过,关于此译名,两派的意见其实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对立。事实上两派都赞成译名须反映电影内容,反对派也不反对符合中国文化审美观的做法。他们所争论的只是那个符合中国审美观的译名到底有没有反映电影内容。
直译和音译优点是一般来说较为忠实于原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并不总是如此);其缺点是常常不符合中国的审美观。正因为如此,对这种简单型的片名较多地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在直译原片名的基础,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适当地增加修饰词,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海豚湾(The Cove)生死时速(Speed),原片名意为笔记本、海湾、速度,增加了修饰词后,不仅传达了更丰富的信息,且更为符合中国的审美观念。
但另一方面,弄巧成拙的例子也颇不缺乏。比如以“某某总动员”为译名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是第一部以某某总动员命名的3d动画片,在中国上映后票房和口碑都是极佳的,所以此后皮克斯公司出的每部动画片译介到中国,中国电影公司总会想方设法取成“总动员”的名字。比如 “bee movie” 和“玩具总动员”异曲同工,叫“蜜蜂总动员”;“Cars”叫“赛车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原名 “wall-E ”,WALL既是电影中小机器人的名字,又表示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 -Earth -Class——地球废品分装员,但译成“机器人总动员”就完全看不出这个意思来了。同样的还有“海底总动员”,原名Finding Nemo,意为“寻找小丑鱼”;“美食总动员”原名Ratatouille,意为“蔬菜杂烩”;“战鸽总动员”原名Valiant,意为“英勇”。“总动员”的原意是为了完成某项重要任务动员全部力量,就《玩具总动员》的剧情而言还可以套用(众玩具最后屏弃前嫌,彼此帮助找到回家的路。),但将皮克斯的所有3D动画都已“xx总动员”的形式,不但不符合剧情内容,且让人备感到恶俗。
再如镖客三部曲。第一部译名《荒野大镖客》,因为抄袭另一部电影《大镖客》(又译:《用心棒》)痕迹很深,更像是美国西部荒野版的《大镖客》,所以译名为《荒野大镖客》,与英文原名A Fistful Of Dollars(一把美元),并无关系。而之后两部因为是同一个导演且风格相似,就成系列地译成《黄昏双镖客》(For a Few Dollars More)《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这样翻译确实会吸引人,但译名完全没有表达英文名中的含义。影片中主角都是以追捕凶犯,谋取赏金为职业的人,从A Fistful Of Dollars和For a Few Dollars More这两部片名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一点---- 都是为了钱,而在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最后三个主角的生死决斗也是为了宝藏,中文译名看不出这一点。通常我们所理解的镖客是旧时在旅途中给货物保镖的人,与镖师差不多,但是镖客仅以此为副业,相当于兼职、客串,而影片中的主角是赏金猎人,显然不是译名中的“镖客”。
(二)概括主题型
片名对影片内容有概括性,包含影片内容的关键元素。如: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Life of Pi(少年派的奇幻漂流)、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飞越疯人院)。
一般来说,此种类型的片名是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但也有用一个词点出主题,或主旨,如:Intouchables(触不可及)、Detachment(超脱)、The Help(相助)。
此类片名较为严格地概括和反映了影片内容,其文化背景差异或关键信息缺失等引起的误解较少,我们在翻译此类片名时,较多地使用直译法。
(三)多重含义型
此类片名表面上是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短语或句子,但具有多重含义,一般通过双关、俚语等方法表达,而电影内容则隐含所有这些多重含义。其中又可粗粗分为语义双关、语音双关、俚语等几种情况。下面略举数例:
1.语义双关:
Crash(撞车)、Top gun(壮志凌云)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白日梦想家)、Cast Away(荒岛余生)。
所谓语义双关,指是使用语言的多义性(本义和转义),使句子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反映在电影片名中,就这两种意思都能解释影片内容。
如:《Crash》,片名意为撞车,影片以一起撞车事故开始,谈及到了与这个事件有关的几个人。随后,电影分别展现了这几个人事故前一天所发生的事,及其内在的联系。CRASH,不仅是撞车,更是种族、社会、人性的冲撞,探索和勾勒了人际冲撞、文化冲突带来的人生启示。直译不能很好得表现出意思,或许意译成《碰撞》更能体现含义的多重性。
电影《Top gun》,讲述了飞行员麦德林如何经历曲折成为飞行精英。片名Top gun既指男主角被送到top gun(美国海军空战部队学的校简称)又指男主角最终成为top gun(比喻精英)。意译或直译都显得不合适,另译为《壮志凌云》不仅发挥的恰到好处,还给片子添色不少。
电影《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影片大致讲述了:沃尔特·米蒂一个普通的杂志洗片员,面对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难,他通常在空想中解决,以安慰自己。但在一次寻找照片底片的旅程中,他慢慢改变,逐渐变成了在幻想中那个勇敢的自己。片名直译应该是“沃尔特·米蒂的秘密生活”,但是主角姓Mitty同时也有“空想的,做白日梦的"意思,而影片内容更符合“做白日梦”这个意思,所以翻译成《白日梦想家》就比较合理。
2.语音双关:
The 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Good Will Hunting(心灵捕手)。
语音双关在各种语言中都较为常见,但英文片中英语语音双关显然很难再汉语中体现,比如:
电影《Good Will Hunting》,讲述了麻省理工学院一个年轻的清洁工、问题少年Will Hunting的故事。数学教授发现了他非凡的天赋,最终通过努力让他走上正途,同时自己也获得新生。如果把片名 “Good Will Hunting”分成,“Good Will”和“hunting”那么该片名意思是“寻找美好的心理”。但是,影片中聪明而迷惘的清洁工的名字就是Will Hunting,那么Good Will Hunting表达的意思就是“好样的Will Hunting”,这层意思也符合影片的内容。中文译名《心灵捕手》更倾向于第一种含义“寻找善良和仁爱”,但无法表现第二层含义。
类似的还有电影《The Truman Show》。主人公Truman Burbank生活在一个宁静和谐的小岛。但这一切竟然都是电视台的安排,他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受到全球观众喜爱的真人秀。The Truman Show一语双关,Truman既是影片中主角的名字,又是谐音true man Show 即真人秀,指Truman的整个生活都是一部真人秀。这部电影一般译为《楚门的世界》,还译为《特普门节目》、《特鲁门时间》、《真人显示》、《真人活剧》、《真人S ho w 》、《戏剧人生》,译名五花八门,我们可以看出看出翻译语音双关片名的困难。
3.俚语: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两杆大烟枪)、Trainspotting (猜火车) 、up in the air (在云端)。
英语俚语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语言,用在英文片名中,通常同时具有字面意思,和作为俚语所表达的意思,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去翻译。有些巧妙的片名更是同时夹杂着字面义、双关义、俚语义,比如:
影片up in the air讲述了裁员专家瑞恩的故事,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飞往各地帮助雇主裁员,做“丢去来自家庭、工作压力的包袱”的讲座。故事分为两条线索,正好和片名《up in the air》的两种意义相互对应。一条线索是:一个叫娜塔莉的新入职生发明了一种互联网裁员系统让瑞恩飞行忙碌显得毫无必要。瑞恩的新任务是带领娜塔莉熟悉工作环境,他踏上了最后几次飞行之旅,这是片名的第一个意思,up in the air表示瑞恩的大半部分的时间都在云层上度过,长期的裁员工作,使他的变得麻木,如云层之上的空气一般寒冷。另一条线索:在机场瑞恩遇到了同是空中飞人的亚历克斯。随这他们关系慢慢暧昧,发现了情爱对一个人的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瑞恩对于埃里克斯只是一个婚外的情人罢了。俚语中up in the air 意为挂在空中,悬而未觉,这正是片名所表达的另一个意思,瑞恩始终无法settle down,安定下来。中文译名直接把up in the air直译成《在云端》,两种含义都无法在译名中有所表达。
影片《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一般直译为《两杆大烟枪》。在英国俚语中Lock是枪栓、Stock是枪托、Smoking barrels是冒着烟的刚刚发射完的枪管。旧式的猎枪不可以连发,就像是电影里的一样需要手工装填,要是两个子弹都打空了(枪筒在冒烟)但没命中,敌人冲过来了,上子弹又来不及,只好抓住什么扔什么,所以英国俚语中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意思是“就剩这些东西了,豁出去拼了”。在电影里,主角艾迪一伙人就是因为欠了赌债而不得已“豁出去拼了”。还有一种含义 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可以代表大麻,钱 和 猎枪。Lock 是黑话里的大麻、Stock 的意思是钱、还有两杆猎枪,故事就是围绕着这三样展开的。片名的这两种含义环环相扣,对电影情节的概括很是传神。中文译名《两杆大烟枪》是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的意译,这样翻译首先有背原名意思,让人理解错误,因为烟枪让我们首先联想到清朝时期吸食鸦片的工具烟枪,而非冒着烟的枪口。其次译名《两杆大烟枪》无法表达以上两种含义任意一种。更重要的是不管是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的含义上亦或是影片剧情内容的侧重点都完全不在“两杆大烟枪”上,以至于受众在看完影片后完全不知道电影为什么叫《两杆大烟枪》。
再如影片Trainspotting,这一部黑色剧情电影,讲述一群生活在爱丁堡海洛因瘾君子的生活。吞云吐雾吸食毒品固然可以忘记世俗烦嚣,麻醉过后还要继续生活。主角马克在选择颓废还是回归所谓的“平凡正常”的生活之间不停彷徨。“Trainspotting”是苏格兰的一种古老的游戏,年轻人或老年人没事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即兴猜测下一班火车经过的时间及目的地,彼此较量以打发时间。电影取名为“Trainspotting”,是暗喻空虚孤独迷茫的生活状态,无聊乏味却又不知道走向的青春。Trainspotting还是爱尔兰青年中流行的俚语,意思是“挽起袖子在手臂上寻找血管注射毒品”。中文译名《猜火车》是把Trainspotting分别翻译,把spot翻译成“猜”,Train翻译成“火车”,就变成了《猜火车》。这译名会让人产生很大的误解,整部电影并没有出现火车,这样直译,在受众在没有苏格兰的文化底蕴,不知道猜火车是一种游戏的情况下,不明所以。不管是暗喻意,还是俚语意,都无法表达出来。
以上对原片名的分类当然是极为粗率的,对具体片名翻译以偏概全的讨论又颇为琐碎,但我们仍然可以据此观察到一些初步的事实:就原片名而言,其取名多根据影片内容,基于二者关系又可将原片名分成若干类型,不同类型似乎适于不同的翻译方法。但这种对应只是大致、隐约的,原因在于不同类型的原片名也存在相同的翻译问题,其中最大是问题是文化差异问题;而相同类型的原片名,在翻译时又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如忠实反映内容问题、商业吸引问题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通常纠缠在一起,并不容易解决。其次,我们在讨论时,明显对各种翻译有一些价值评判,如是否忠实于原片,是否符合审美观,是否吸引人等等。这些评判标准也是纠缠在一起,引起矛盾。
二、操纵学派与电影译名翻译
检视当下流行的一些翻译理论,可以发现有些问题可以用某种理论解释,但一种理论并不能圆满的解答所有问题。如片名翻译中的商业原则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这可能是片名翻译最重要的问题。电影是一种商品,片名是商品名,必须吸引人。关于这一点,似乎并不需要什么理论说明,但的确有一种理论较好地描述和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是操纵理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列夫维尔在《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中指出,翻译活动受一系列外部活动操纵,包括翻译者自身性格和其所在社会环境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念、赞助商、委托人、论域、编辑、读者反映等因素。上述因素中的赞助商、委托人以及读者(观众)反映等,运用到电影译名上,即考虑到电影商品性质带来的影响。
不过,操纵理论提醒我们种种外在因素的重要性,但对这些因素及其影响进行评估却并不是简单的事。如翻译的“忠实”问题,操纵学派认为忠实不过是译者在种种外在因素影响下使用的一种翻译策略而已。我想,这对于前文所举“某某总动员”、“荒野镖客”等译者来说,真是最好的托词了:这些译名的不“忠实”是出于商业需要,其实也是“忠实”。但问题是,这种不“忠实”固然出于商业目的,但它们真的促进票房,满足了商业目的了吗?这并不容易评估。因此,即使在相同外在因素下,译者的“策略”却并不相同,片名翻译还是有忠实不忠实的区别。这里的问题毋宁是忠实原则和商业原则的关系、分寸问题。就关系而言,二者在根本上并不对立。电影最终还得靠内容吸引人,从这个角度看,忠实反映内容的片名和译名是明智的。但另一方面,片名完整详细反映内容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对反应信息有所选择,一般而言,从观众角度考虑,片名至少反映电影类型及最重要内容。这是对忠实度的把握。
操纵理论最受诟病的地方在于过于强调翻译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外统一之处,以及翻译者的主观因素。在翻译活动中,意识形态和诗学观念的确非常关键,但它们是外在的吗?显然,它们既是外在的,但也内在地存在于每个翻译者头脑中。把吕蓓卡翻成“蝴蝶梦”是出于翻译者审美观念,把洛丽塔翻成“一树梨花压红杏”出于同样的审美观念,但后者既未理解洛丽塔,也未充分理解“一树梨花压红杏”,这种差异,并不是外在意识形态、诗学观念或文化差异,而是译者内在个体差异。
三、总结
就解决“忠实”、“文化审美观”等核心理论问题而言,中国传统翻译体系中“案本、求信、神似、化境”更胜一筹。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案本”指按原片名之本,“求信”指译名反映电影内容,“神似”指反映电影隐含的文化内涵,“化境”指译名既反映电影隐含的西方文化内涵,也符合中国的文化内涵。回到本文最初的假设,电影译名是对原片名的翻译,这还只是最低级的“案本”阶段。本文讨论的种种译名翻译,凡是优秀的,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求信、神似、化境等境界。凡不妥的译名,则是未达此境。
从这个角度考察,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虽然古老,却仍然充满生命力。《诗经》里说:“周邦虽旧,其命唯新。”其是之谓乎!
参考文献:
[1]臧仲伦.《中国翻译史话》.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
[2]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陈福康.《中国译学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王铁钧.《中国佛经翻译史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方华文. 《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
[6]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Herman S T.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C].London:Worcester.1985.
[8]Lefevere,And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c].London& New York: Rout1edge.1992.
[9]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外语教学》,2001,01:56-60.
[10]谢丽娟、李琳.《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原则及翻译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50-53.
[11]郑玉琪,王晓冬.《小议电影片名的英汉翻译原则》[J].中国翻译,2006,02:66-68.
[12]黄弋桓.<文化差异对电影译名的影响及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1:54-56.
[13]虞莉.<电影译名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14]左义.<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及质量评价>[J].电影文学,2011,11:148-149.
[15]张广法,<刘瑄传.电影片名翻译的三个视角>[J].平原大学学报,2006,06:82-84.
[16]郑蕙. <语境顺应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7]张湘梅.<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看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8]李旎.从接受美学视角屏百部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得失.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