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义全:关于“无友不如己者”就有一个问题,既然要交比自己好的人,但自己显然不如别人,就不能交朋友岂不自相矛盾?有一种解释我认为合理,先把如释为似,既然是交朋友,那就交志同道合的人,那不如己就是道不同的人。而如己便是与自己志同道合,或者起码是相似之人,如此就没有了矛盾,再与之前“主忠信”联系起来,把忠信作为道与志的意思就更通了。
陈惜源: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厚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会巩固(坚固、固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跟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我比较同意括号前的说法,这句在强调“忠”、“信”外,还有庄重,也可以理解对事物认真,往往是一种态度。而无友不如己者,我还是认为是不同道的人不是不如自己的人,其实,人总有所长有所短,可能这方面他不如你,但肯定有你值得学习的地方,在生活中,也要谦虚,然后,再是发现了错误,要及时改正,不要害怕问题。

宁波:学习《论语》应善于会意,要时常去揣摩孔子的用心。无友不如己者,吴义全的分析很有意思,但这必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只是让人在择友之时要见贤思齐,以友辅仁,共成德业。对于人到底如不如己,惜源的分析很对,我们不能用量化的眼光去给人定性,要不然孔子便不会说在平常人之中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人行必有我师)。要是将“如己”释为似己,粗说尚可,但若细究,人常以忠信之名而相与党比,与己同者则喜之,与己异者则恶之,那孔子何不恶楚狂接舆,又何必让子路反见荷蓧丈人呢?
(作者:初阳书院为政班学生吴义全 陈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