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初阳书院网站 初阳书院微信号:chuyangsy
首 页 关于书院 师资力量 教学活动 教学成果 初阳讲坛 招生报名 小学(蒙学班) 联系我们
 
· 初阳特色,一往无前|吴志坚博士在20..
· 在爱与自由的旷野上初阳方升——记20..
· 初心不变,携手向阳|刘禾秋校长在初阳..
· 初阳•阳光班|每个生命的..
· 诗词启智慧 经典润心田——初阳学校古..
· 蒙氏宇宙教育︱初阳学校(小学部)招生..
· 初阳中学基础部2024秋季招生报名启..
· 初阳蒙小舞台剧《生命的诞生》,带给您..

在教学内容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并重。主干课程有三类:
1、传统国学课程:以原典为中心,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文史常识教育贯穿其中。
从第二年开始,实行导师制,培养研究和写作能力。
2、英语及西方文化课:全外教授课,全英语教学。
3、常识与实践课程:泛读、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地理等。

国学课程由国内一流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副教授以上专家授课。英语及西方文化课由外教授课。  
初阳书院国学国际班QQ咨询:2284475192
邮箱:cycollege@163.com
欢迎来校参观或观看教学展示。

 
首 页 >> 详细信息


真正的国学教育

2015/7/31 关注人数:2405

初阳书院基础部  陈平老师

     在许多人的心里,国学教育是读经,是背诵,谁要把四书五经背下来,谁就是国学大师,——就算不是大师,离大师至多也只有半步之遥了。在封闭的空间里,老师手里拎着戒尺,背着手到处转悠着,随时准备以棍棒下面出孝子的训条揍出几个经天纬地的大才来。在某些人眼里,人生是苦做的,要成才必须挨揍。

   封闭的空间,令人胆寒的戒尺,打人的理由又是那么得冠冕堂皇,把这些组合起来,让我能联想到的唯一的地方就是监狱。我想象力贫乏,不知道别人怎么样。

   还有的人把国学跟汉服联系起来,认为要复兴国学就得先穿汉服(我就曾遇到过这么一位力行的老师,梳着发髻,别着簪子,一副刚从汉朝穿越过来的模样)。有人问我对此有什么看法,我什么看法也没有,只知道就算有人把孔子刚脱下的衣服穿身上,他还是他,变不成孔子。

把国学教育祸害成这幅德行的,有学校的责任,现在有很多不着四六的人都在搞国学教育。家长的责任也不能忽视,搞不清什么是国学,不懂教育,看见国学两个字就两眼发直,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这种人不在少数。

让孩子学国学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国学,国学教育都教什么,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

下面就来谈谈,国学教育至少应该具备的几个方面,以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

人在成长过程中,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学校和老师就是要正确读懂孩子在各个年龄段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加以引导,不做无用功,要帮助孩子快乐的成长。

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孩子在三岁半到四岁这个阶段会口吃。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意志力非常强,焦虑,紧张,急于表达,想在前而应在后,语言表达不及大脑的反应迅速,出现这种情况是自然的,因为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基本特征。

有家长可能会问:出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答曰:没有办法,由着他们去,到了四岁自然就好了。

如果有的家长不明白这点,认为孩子变成结巴就麻烦了,当他试图纠正孩子讲话习惯的时候,孩子痛苦,大人也痛苦。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孩子六、七岁的时候,写字很大,而且经常是反着的。我开始上学的就这样,阿拉伯数字的“4”,老反着写,结果手都被父亲打肿了,如果他老人家当年懂得这点就好了,我可以少挨揍,而他也可以不必生那么大气。

既然国学教育中有教育二字,作为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就必须具备与教育有关的基础知识,至少要懂得成长心理学。不了解各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又如何知道这个年龄出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不知道怎么造成的,又如何解决?

那种以为认几个字,能带孩子读《三字经》、《论语》,手里有一把戒尺就可以从事国学教育的人,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们。

所以,国学教育的第一条就是,你首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的孩子,知道他们能够接受什么,不能够接受什么,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学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理解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中学习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避免拔苗助长之患。

    ​第二、教师首先要懂得什么是国学,了解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

为了说明这点,举二个例子:

1.《三字经》是许多国学学校的初级读本,孩子们一张口就“人之初,性本善”。可有多少人知道《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是怎么来的?

战国时候,人们开展了一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大讨论。当然,这儿所谓的讨论并不是大家真的聚在一起面对面地研究辩论,而是对于人性各自抒发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总结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1)性善论,代表人物:孟子。

2)性无善无恶论,代表人物:告子。

3)性恶论,代表人物:荀子。

同样的讨论在西方也有。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到现在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里面要出个哲学家的话,他将来必然会面临性善还是性恶的思辨。如果我们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性本善的思想,那么我们就能肯定自己教的孩子里面不会出一个大哲学家?

2.《弟子规》中有一句叫做“亲有病,药先尝”,许多人(成人)据此质疑,父母有病了,孩子要先尝尝药,啥意思?试毒吗?如果是试毒的话,毒死孩子怎么办?如果是为了了解药性的话,难道做孝子之前,还必须得是大夫?

这 些都是时代隔膜留下的困惑。古人生病吃的都是中药,中药是汤剂,从药罐子里倒出来,温度合适不合适,烫嘴不烫嘴,苦得厉害不厉害,在端给病人之前,先用嘴试一下,让病人有个防备。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孩子喝水,大人都会试一下冷热。古人把这条写到《弟子规》里,是将这个常识传授给孩子,告诉孩子将来遇 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结果有人不知道这个常识,就以此攻击《弟子规》。不但现在很多不了解国学的人不懂这个常识,教孩子《弟子规》的老师也有不懂的,不信的话,大家尝试请教他们看看。

所以,作为国学教育工作者,第一要懂教育规律,知道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特点。第二自己要真正懂国学。那种认为只要认几个字,能带领孩子把多少多少经典背下来,就可以让孩子成为大才的说法,是在骗人。

​第三、因材施教

上天造人,会赋予不同的人以不同的特质。比如,有的人对于音乐敏感,有的人对于色彩敏感,有的人愿意沉思,有的人对于自然现象好奇......,教育就是要因不同人的不同特质给予引导,让他们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面有所成就。

 我遇到一个孩子,十三岁了,对色彩特别敏感,就是不喜欢读书,布置的任务很少能完成,搞得他自己也很自卑。我发现这个情况,就跟他谈,除了《千字文》《声律 启蒙》《千家诗》几本书之外,啥也不要他读了,每个周给我画一幅画,要求从《声律启蒙》或者《千家诗》里找题材,除了画画、书法、读《千字文》《声律启蒙》《千家诗》再没有任何要求,就让他做他爱做的事情(读《千字文》《声律启蒙》《千家诗》是我提的要求,因为我告诉他一个画家不可以不懂诗),在我的课上可以随便看各种画册。

有的老师问我:要不要专门指导他画画?我说不要,先让他画,他有自己的审美,当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绕不过去了,寻求帮助的时候,再去教他。我们不能剥夺他自己成长体验的机会。

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教育。孩子能通过自己努力学会的东西,孩子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要交给孩子自己处理。不要低估孩子的学习努力,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方面,能着呢。

半个月之后,他父亲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兴奋地说明显感到这个孩子变得自信了。现在半年过去了,他把画的画发在朋友圈里,画的像模像样。

现在这个孩子十三岁,画上二年,书、画都有一定基础了,那时候也十五六岁了,再指导他读国学的书,丰富一下思想,不好吗?一个优秀的书法家、画家不可以不读书,没有思想支撑,书和画就没有灵魂,年龄到了,道理容易懂,学习起来就有目标了。

大家看,需要在理解力不足的时候,花费大把的时间去背吗?没有必要,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研究上,用在这个年龄段他适合的事情上,你背来背去,背的再熟,不就一本书吗?其实研究透了,自然就上口了。

    ​第四、这个世界不只有国学

孩子们除了国学之外,其实还需要很多常识,而这些常识往往是国学并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办的虽是国学教育,却不能只教国学,科学常识,人文地理,西方文化,都该有所涉猎。

国学要教,国学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的学问,也要教。国学教育不能固步自封。唯我独尊,以为除此之外,别无世界,学会国学就可以天下无敌了,这是狂妄,与国学无涉。

要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阅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辨识一个学校究竟懂不懂教育的标志。

关于这点,研究的已经太多了,我就不多说了,关键是引导孩子如何快乐的阅读,如何平衡自由阅读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人格的健全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孩子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什么是成熟的心智?还是举一个例子来讲。

二十四孝里有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是王祥和他后母的事情。

王祥的后母心地不善,对王祥总是看不顺眼,老在父亲跟前讲王祥的坏话。不但如此,还特喜欢出难题难为王祥。就这种故事而言,外国的后妈跟中国的后妈实在有的一比。

有一次王祥的这位后妈病了,想吃鱼。当时正是冬天,一年最冷的季节,河里结了很厚的冰。那个时代不像现在有超市,可以随时买到想买的东西。想买没有,想钓,河里又是很厚的冰,这可怎么办?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愁得王祥实在没办法了,把衣服一扒,一下就趴冰上了。

故事的结局非常圆满:河开了,从里面蹦出两条鲤鱼来,王祥高高兴兴地拿着鲤鱼回家了。

但我们知道这是瞎掰,目的是鼓励人们要孝顺父母。孝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为什么要用这种欺骗的手段来教育人们呢?这真让人醉了。

这样一个故事,在中国流传了好多年,不知道愚弄了多少人。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非常有实用价值的家庭伦理体系,但在这个家庭伦理体系下,就父母与儿女之间,古人不但是强调孝,还注重慈,讲的是父慈子孝。

像王祥的后母这样,作为长辈的慈体现在哪里?在没有鱼的季节要吃鱼,这种行为应该得到认可吗?所以从道德体系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在这个故事里就要跟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样的道德是符合人性的,我们应该秉承,什么是不好的,应该摒弃,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顺从。

如 果我们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这点,那么当他们老了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变成王祥的后母,把为恶当做理所当然,所谓千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轮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很多时候,恶是一代代传承的。我们现在有人经常讲这样一句话,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应该学习如何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样的道德应该持守,什么样的道德应该摒弃,这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人格健全的一个过程。

第六、心智的成熟

心智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带领学生走向成熟?这是教育者要做的事情。

同样以王祥的故事为例,就算真要去钓一条鱼,需要卧冰吗?在正常情况下,卧冰属于自杀行为(神仙和有特异功能者除外),只会被硬梆梆地冻死在冰上。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用榔头砸,用火烧,自己一个人力量不够,请人帮一下忙。总之,无论用什么办法,就是不能脱光衣服趴冰上,那不是正常人该做的事情。

类似的案例很多,我们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研究,见义勇为的青年勇斗持刀劫匪,献出宝贵的生命究竟值不值得提倡。有正义感是好的,值得鼓励,但该不该直接面对持刀歹徒,将生命当儿戏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人格的健全是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智的成熟可以让我们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做才做得更好。

第七、慎用体罚

许多学校对体罚情有独钟,他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告诉你,体罚有多么重要。

对于这些我不愿再说什么,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从小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尊重社会,是不是我们首先要尊重这些成长中的孩子?用我们的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尊重。

古人说行不言之教,就是这个意思。

《论语》中有这样两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看懂孔老先生这两段话讲的什么意思了吗?用在教育上,翻译成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就是:棍棒非尊重人性之器,师道以身行为偃草之风。

国学教育的面很广,上面谈的只是几个方面,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作者简介:陈平,初阳书院龙游基础部专职教师,担任《论语》、《孟子》等授课。著有《儒家堕落图:孔子和他之前的时代》(武汉:武汉出版社出版,2012)、《悦读论语》(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等有关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书。


[返回]


 
 
 
共 0 条 共 0 页 现 0/0页

姓名:
留言: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电话:0571-87981580、13957146781
校园地址: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街路28号龙游初阳书院 备案号:浙ICP备2024130323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