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书院 吴志坚
截止今年七月底,书院高年级学生在高老师、张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完成了宁波市文保所委托的浙东运河资料长编工作。这是书院学员所从事的第一个学术项目。八月中旬,书院学生吴义全将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浙江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文献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发言。下半年,书院还将安排学生入村入户进行乡村社会调查,这项调查与多个高校和学术机构合作,并得到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与中学组织的所谓社会调查不同,书院的这些科研活动有着强大的学术支持,充分的经费保障,体现较高的学术水准,并被学术界承认。学生将在初阳书院迈出研究生涯坚实的第一步。
书院学生学术研究活动今年才展开,但其规划和准备却是从书院成立之初即已开始,可以说,学术性存在于书院的基因里。当初书院创办动议之一,是吴志坚等老师和学术界一批青年骨干感慨于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弊端丛生,概而言之,是基础教育没有基础,大学教育缺乏学术训练。决定创办一所学校,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进行严格规范的学术训练,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输送研究人才。这个想法也得学术界很多老前辈的支持。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这是书院的学术指导和咨询机构,还设有研究部,是执行机构。书院与中国社会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与家门口的浙江大学更有着紧密合作,并合作挂牌成立文献与民俗研究所,目前多个重大合作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中。
有人会问,孩子这么小,在书院读到高年级也就是高中生年龄,能做学术研究吗?答案很简单:孩子没有问题,他们的能力超乎想象,关键是老师怎么带。诀窍是,只有真正从事研究的老师才能带学生从事研究。
还有人会问,孩子嘛,学好基础就是了,有必要做研究嘛?但我们的感受是,所谓“基础”是在实践中有用的东西,也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和研究实践中才能巩固提高。另外,书院还有一点很“俗”的考虑:让学生跟着导师们做研究,显然有利于将来录用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