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学习到现在对哪种学说最感兴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忠恕之道。忠恕之道概括性极强,但却不晦涩难懂,其内涵更是来源生活而绝非天马行空的臆想。孔子将忠恕之道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准则,更是看中了忠恕之道其中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在我看来,忠恕之道的价值在于忠,在于恕,在于如何合理的驾驭两者。
忠,从古至今都是极其有价值的品德,忠于自己内心的人,他将会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忠于自己上司的人将会为集体贡献自己的热血与智慧。而忠恕之道里面的忠,则是一种对自身的探求,探求自己最善良最真挚的一面。这一面不被利益所迷惑,不被世俗所渲染。我们会站在公正的一面看待事物。当你富有的时候,看到穷人我们会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当你健康的时候,看到病人我们会想办法帮他们战胜病魔。这并不是多管闲事,如果我们认为他人损益与我何干,那很难过的告诉你你已经离开仁,仁也已经抛弃了你。我们每个人最善良的本性就是进行爱的传递与分享,忠,也就是探求了这个本性。
恕,在我看来是一种很难做到的品质。他不是简单的宽恕,而是待处事人时候那种换位思考的精神。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单的八个字其内涵并不浅显。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去抢破头的时候,社会将是冷酷且黑暗的。因此换位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时,不但利于事情的解决,也可以培养我们视野开拓,纵观全局的本领。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他的仁德之道可以用忠恕两者一以贯之!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忠恕之道绝对不可以将忠恕两者分开来看。忠者尽己之力,推及为人。恕者换位思考,爱人如己。如果我们只做到忠,那么我们只知道去帮助别人却不去在乎别人的感受,一味地将好处强加于别人,因此会有嗟来之食的悲剧发生。而如果我们只做到恕那就是爱人如己,换位思考。那么忠恕之道就变为了恕之道,失去了推己及人等重要的基础理念。因此我觉得,两者正如硬币的两面,不可缺失任何一面。帮助他人的时候要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处事的时候要注意如果自己有能力那么尽力去帮助他人。忠与恕相辅相成,合二为一才能将孔子的仁德之道一以贯之!
忠与恕的结合,在我看来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一种艺术的碰撞。更是智慧与智慧冲撞融合之后产生的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