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书院国学教师 姚晟
国学课程,是书院通才教育和经典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也远远超过了课程本身的比例。
作为年轻老师,能够加入书院的国学团队,为赓续绝学,发扬学统,砥砺德行,敦美人伦,做一点微薄的事情,实在与有荣焉!
(一)论语
一、教研
《论语》因其义理晓畅,简捷易读,且为圣贤亲炙,久为国人传习,历来是儒家经典的入门典籍。自宋儒标举《四书》,元代延佑定制,朱注《论语集注》,更成为科举考试的“指定用书”,跃居全体读书人通习之书。
近世以来,西学涌入,一意变古,弃置中学,肢解经传,历代通习之基本典籍,几近无人传习,不绝如缕。近人湖南程君树德,欲揽狂澜于既倒,存民族菁华于万一,参稽古书700种,发愤著述,撰成《论语集释》四十卷,有惠于后学。然时人已讥其繁(《论语译注·例言》),又颇失经典注疏体例。
《论语》既为众弟子所共撰,原无固定之体例,篇章之间又非连贯,先儒多以《论语》,配附《五经》,墨守师说,诵习而已。汉魏以来,传习渐广,章句始出,何晏《论语集解》,因袭师说,集注而已,贵其精要也(《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经解序序解》)。现行十三经注疏,宋初邢昺疏之《论语注疏》,多袭何晏之旧辙,非敢增附也。
唐末五代之际,学绝道丧,人心陷溺(朱子语),然后有北宋四子出,重振道统,张扬德性,标举仁义礼智之性,重整人伦彝常之德,于《五经》之外,推崇《四书》,以教士人也。《论语》,以圣贤亲炙之语,义理明达,尤为宋儒所重。自此,《论语》始由儒家传记,升列入经,又为科举所重,故为读书人通习之书。朱文公《四书章句集注》,集北宋四子之大成者也。
有清一代,强分汉宋,欲凌驾宋儒而上,实则瑕瑜互见,各有所长。近观清人注疏《论语正义》,恢复经典注疏体例,赓续汉魏章句古注,是其所长也;泥于训诂,繁文碎义,亦非汉儒之旧,如其义理,步趋宋儒而已。反观清代今文经学,能发明微言大义(戴望《论语注》),有远超于前人者,惜为时代所限,仅以一经发明大义(《春秋经》),未免穿凿,不亦憾乎!
今天的人研读论语,亦有两大困难和误区:
一、受清儒的误导,仅以训诂为解释古今字的语义(文字学),实则汉儒所谓训诂者,重在阐释名物制度(礼乐政治)的古今义,三代文字尚且不同,汉之时已不能尽知,遑论清代和现代;
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自下己意,穿凿大义,仅从一章一句去理解孔子原意,忽视了孔子述作六经的根本之旨(《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序》)。这当然是历代解释《论语》学者的通病,程君树德的《论语集释》,实则集此之大成者。
二、教学
时至今日,当西学鼎盛之际,值现代秦火之后,经学中绝,师儒凋零,欲存吾国传统文明于万一,使天下国家未丧于斯文,后生之伦应有责任焉:
1)重现圣贤述作六经之旨,以为学问思想之根基,统领传统经史子集要典,参照现代文史哲法政体系;
2)重点侧重于培育人才,以历史(圣贤英雄)砥砺青年的志向,以文学(六艺经传)敦厚青年的人格,以哲学(诸子理学)启迪青年的责任;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开放讨论,促进砥砺德行、敦厚人格(博文约礼),将历史故事、生活实际和圣贤教诲融合在一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
就《论语》文本而言,德行修养和礼乐制度(政治)的章节,几乎各占一半。相较而言,学生对德行修养部分会更感兴趣,因为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能有直接启发;对古代制度的部分,学生既比较陌生,也比较畏难,估计等心智更成熟之后,可能会有更大的兴趣。
概而言之,今天研习和教授《论语》,没有离开宋儒的范围——张扬德性,倡导人伦彝常之德——如其礼乐,则俟后之君子。因此,对于《论语》的教学设计,不必局限于文本的篇章次序,如果以专题的形式来展开和讨论,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的。
从学习的简洁性而言,《论语》胜于儒家其他经典;从研习的系统性而言,《论语》不如《孝经》《礼记》《大戴礼记》。作为教师和有能力的同学,推荐将《论语》《孝经》《礼记》《大戴礼记》结合研读,避免在《论语》训诂和歧义上的无谓讨论,迅速抓住儒家思想的主干和精髓,所谓事半而功也。
(二)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是一种与《四书》教育,具同等重要性的教育形式——温柔敦厚,诗教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歌教育,更是古今共通的教育方式。
古典诗词以悠扬的音律之美、婉而微讽的语言、自然健康的情感,陶冶着我们的情操,熏陶着我们的性情。
有别于现代的纯文学欣赏,古典诗歌(诗经传统)还能给予学生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说话之道、作文之道、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情商),这是现行科学知识体系所无法取代的。
通过诗歌教育,学生还能在艺术欣赏中学习到许多地理、历史和自然生物的知识,这也是我们的学生所必需的。岂不闻孔子云: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编选诗歌的问题。过去的编法,多以时代分,以体例分,以作者分,那是过去文人士大夫的读法,恐怕并不适合今天的学生和老师。唯独《千家诗》以季节和主题来选,这是很值得借鉴的方式,非常适合青少年和启蒙阶段的学生。
诗词诵读的话,能够感受自然,熟读成诵即可。每天朗读古典诗词,两个人互相唱和,像山歌对唱一样,熟读很快成诵。平时孩子劳动、运动时都能诵读诗词,还有助于保持一天的额好心情。
初阳书院国学教师 姚晟
2016年4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