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书院陈平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

非常感谢各位来到这个地方。有的不远千里,由此可见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到了什么程度。
对书院来讲,您把孩子送到初阳书院,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所以,为了报答对大家的信任,我下面的话就不绕弯子了,有话直接讲。当然,您如果不同意,也要直接说,大家都开诚布公,这样的交流更有效率。
我要讲的第一个题目是关于孩子的培养目标的问题。关于这点,书院有自己的规划,待会儿刘老师会专门跟大家分享,我现在只谈我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一个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普通人,而不是大师。现在书院很多,许多书院动不动就要培养大师,我不知道培养这么多大师做什么,用来种地啊?大家不妨数一数,从清末到现在,真正能称得起大师这个称呼,够得上大师的资格,在整个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两个手是不是可以数的过来?咋咱们的运气就这么好,去书院背两年书就变成大师了?而且还是量产,这种好事咋怎么就都让咱们摊上了?如果满大街都是大师,请问这大师的标准是不是太低点了?
那么,书院如果不培养大师,培养什么?我想这是许多父母都很关心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培养普通人。我是普通人,我们书院所有的老师都是普通人,我们培养的也是普通人,普通到什么程度?这是我对教育的理解和定位,我自己感觉,一个书院能做到这点就可以了。
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标准是什么?这才是这个话题的关键之处。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会有不同的答案,我把以下两点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标准:第一点,健全的人格;第二点,成熟的心智。我认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通人,最起码应该具备这两点。
怎么评判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健全的人格包括哪些内容?成熟的心智又有哪些内涵?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人格健全体现在什么方面?衡量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尊重别人,能否获得别人的尊重。我把这两点作为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标准。如果细化起来,健全的人格可能会列出若干条,而且不同的人给出的条目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它包括多少内容,都可以用这一个标准来衡量,你是否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这个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而不是相反。
成熟的心智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一,要能分清是非。满大街都是糊涂虫不是好事,是一个社会的灾难,我们这个国家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全民又傻又蠢,破坏力相当大。
当然,这个明辨是非对不同年龄段的好孩子有不同的要求,不可以超出孩子心智能力范围之外去谈明辨是非,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不能拔苗助长。第二,要能解决遇到的问题。我说的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是指所有的问题都必须亲手去解决,需要求助的,懂得去求助,懂得该如何求助。
心智的成熟与健全的人格又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具备了成熟的心智,才能明白,什么样的人格是健全的,应该如何追求健全的人格,应该怎么着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健全的人格又会促成心智的成熟,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别人的认同,得到别人的尊重,又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感,让我们与周围的世界相处得更为和谐。
如果我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做到这两点,我就觉得我完成任务了,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各位了。
当然,我也可以提供另外一个标准给大家来参考,这个目标只有两个字:健康。所谓的健康指从初阳书院走出去的学生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指什么?就又回到前面的话题,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熟。现在许多孩子身体不怎么健康,不爱锻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就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分不清主次,搞不清轻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不知道好歹。不知道好歹就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分不清是非。
如果大家认可我对培养目标的看法,不妨用这个作为标准经常去称量一下自己的孩子,检查自己的教育。
今天的人急功近利,成功学的东西讲的太多,我也在课堂上经常跟孩子探讨什么是成功。我认为的成功不是你有多少财富,而是你的品行是否值得尊重。这么说不是在否定物质,而是要告诉孩子们,物质财富当然是好东西,但它来的必须干净,物质要富有,精神也要富有。甚或物质上可以不那么富有,但精神上必须富有。
上面是我想谈的第一个问题。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