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阳书院龙游基地教师 陈平
(一)
经常遇到有的父母讲类似这样的话:我孩子在上几年级之前,非常优秀,非常听话,但是他遇到几个坏同学,结果给带坏了。
我们必须承认同龄人和老师对孩子巨大的影响力。不过,我对这些父母的话总有些怀疑:既然您的孩子这样优秀,对坏的免疫力咋就这么低呢,一带就坏。您所谓的孩子的优秀品质里面,不包括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您这做父母的对孩子就没有一点影响力?
每当有人对我这样讲,我都特别想对他们诚心诚意地讲一句:您的宝贝儿不是遇到了坏孩子,而是遇到了糊涂爹娘。

(二)
在某些父母眼里,孩子的优秀品质通常是指以下两点:第一,听话。第二,学习好。对他们来讲,一个孩子有此两点足矣,万事大吉。学习好是目的,听话是手段。
在这种方针的指导下,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既不以孩子的兴趣,也不按照孩子的特长,而是按照对学习有没有帮助,对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有没有帮助。这个东西可以学,将来可以加分,那个不能学,对于学习没有好处。童年的快乐完全被剥夺,也许在他们眼里,快乐就是多余的东西,唯一痛苦是永恒的。至于课外书,就更不要想了,除非看了之后,能提高学习成绩。交朋友也要分一分,学习好的,对于孩子学习有帮助的,一定要交;那些贪玩一点的,离得越远越好。
许多孩子的父母就是这个样子,许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指导下成长。

(三)
孩子小,对于父母的依赖重,不舒服的时候,哭一哭,闹一闹也就过去了。毕竟年龄小,见识浅,好哄。就算不好哄,还有拳头。连哄带骗,连威胁带利诱,有些低龄孩子的学习好就是这么来的。有些孩子学习好,但不喜欢学习,钢琴弹的不错,但不喜欢钢琴,原因就在这里。父母花了很大力气,投入了若干金钱,摧毁了孩子对这些的兴趣。
孩子不会永远停留在小时候。当有一天,他们终于战战兢兢地从坏孩子那里得到快乐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所谓的坏孩子,大多是一群厌学的自暴自弃的孩子,而造成孩子厌学的,恰恰是父母。不是孩子遇到坏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而是他们早就不听话了。只不过原来孩子还小,他们愤怒的声音在父母听来太微弱,觉得不值得当回事罢了。
父母剥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有的快乐,最后却以这样一种方式还了回去,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

(四)
上帝创造了我们,赋予我们以不同的特质,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语言敏感,有的喜欢动手,有的喜欢思考,对声音敏感的,对音乐感兴趣,对语言敏感的,对写作有兴趣,喜欢动手的,将来可能会是工程师。这个世界既需要音乐家,也需要作家,也需要工程师。我们这些做老师和父母的,应当把眼光放远大,为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他们可以充分地展现他们自己,我们就以他们展现出来的样子,为他们服务,给他们机会,造就他们。
我们处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人都可以有美好的未来。在父母的描绘下,变成了几门枯燥的课程和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他们成天对着孩子喋喋不休的那些道理,都是以此为目的。
我们生出孩子来,把他养大,就为了他能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活得下去。到底是这世界太残酷,还是做父母的太无知?
愚昧而又功利,这是家庭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注:本文据初阳书院基础部新生家长会増改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