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基础部教师 林贤华
社会的发展,即是文明的进步,也是文明的倒退。我们今天最重社会公平公正,可以说是历史莫大的进步。但具体到每个人时,又变成了受不了任何委屈,特别是如今的孩子,十足就是温室里的花朵,需要百般呵护,真是半点委屈都受不得。要是受了委屈,非得大哭大闹和你顶起来不可。甲同学便是这样一个例子,处在青春期,有自我的思想,有些叛逆,脾气还比较倔。要是受了委屈,非得干一场不可。 史载,曹操之曾祖父曹节因家养之豕类于邻居所丟之豕而为邻居所冤枉,更直接赶走了家中之豕。但曹节未有辩解,未有怨恨。数日之后,邻居之豕找到了,羞愧难当,主动送还并赔礼道歉。如果当时曹节与之争辩,恐怕定是矛盾激化,更难以解决了。忍受委屈,有时是一种修行与为人的艺术。天下事哪有顺风顺水都如你所愿的?连一点委屈都忍受不了,还有何事可成?昔日禅宗大德求学,往往都是先被师傅骂得狗血淋头。需知,如委屈都放不下,又求得是什么学?孔子一生坎坷,始终未有机会施展理想与抱负。周游列国,狼狈如丧家之犬,常招人攻击诘难。孔子却大声喊出:“公伯寮其如命何”,“桓魋其如与何”,“匡人其如与何”!孔子一生,若不经历挫折和忍受委屈,又怎么能到六十而耳顺?又怎么会有流传至今的文化?我们今日学孔子,做教育,如果教出来的都是些受不了任何磨难和委屈温室花朵,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基于这样的思想,决定要找机会磨练一下甲同学,要使其学会隐忍,学会接受,以及对其性格的补弊。正巧,今日甲同学在某课堂上又发生了一件事,大概是因为某科成绩与人相比有些落差(原本基础不好),心里有点小情绪,结果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态度不恭,故说不会以拒答。老师批评她,要她来找我,她还真就出门了。就此事而言,虽有过错,也算情有可原。但我欲借此机会改改其性格与行为方式,使其学会接受委屈,故心生一计,要故意冤枉数落她一回。当然我这责骂的技术确实还不太高,想想自己也有点好笑。不过还是提了提气,凝重神情开始训斥。当然一开始的状态,甲同学还是理由比较多,虽然我明知其是有理的,但是就是要其不要有理由,并且严令要其道歉。我以为依照往昔,她一定会反抗。没想到在我说了几遍之后她居然接受了。这着实令我高兴。看来甲同学在性格上是有所进步了,能开始接受委屈了。欣喜之下,我就把我的秘密相告,告诉她刚才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要其学会接受委屈。并且恭喜她已经有进步了,甚让我欣慰。甲同学知晓后也喜笑颜开。
教育从来无有定法,从来都是因其材而教之,救其偏失,退则进之,进则退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