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基地教师 朱蓉
人有自主意识后,“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成人世界终其一生莫不是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无限循环中斗争,要不然毛主席也不会发自肺腑地喊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其实在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孩子会有很多问题的出现,家长在这个时候会觉得我家孩子是不是问题太多了,是不是问题孩子。发现越多的问题家长跟着会越来越焦虑。著名思想家杜威说:“一个界定良好的问题,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当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时只有首先把问题界定好,就等于找到了应该瞄准的“靶子”,否则,就是瞎撞,要么劳而无功,要么是南辕北辙。
当我们面对孩子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持中间态度去看待问题,不能过分的看重问题也不能无视这个问题。过度的看重问题会让孩子也感觉自己是有问题的孩子,心理暗示的作用不可小觑。当然轻视问题也是不可以的,孩子发生问题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去解决问题。产生问题之后是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孩子出现的问题会五法八门,但是当孩子触碰到底线的问题,家长应该出来制止并和孩子说明问题发生的后果,如何有效的解决孩子的问题。例如我们会觉得孩子很磨蹭,但是判断孩子磨蹭的标准来自于家长的节奏,真正判断标准应该是同龄孩子的速度。一方面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节奏,不要以大人的节奏去要求孩子,允许孩子比我们慢一点,更不要因为孩子的慢去指责孩子,过分地苛刻孩子,孩子的反应会适得其反。家长不要打乱孩子的节奏,尊重他们的小磨蹭,允许孩子慢慢来,然后一步一步提高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是故意磨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首先我们要从自身出发,我们是否有帮孩子做的事情过多了,我们要切断孩子的后路,别让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做100%定律。如果我们有2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我们有80%不做,孩子就能完成80%,如果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做事会越来越磨蹭。可能家长的放手会让孩子吃到苦头,尝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是孩子不是温室的花朵,迟早都要独自面对,独自成长的。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的去引导,学校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孩子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家庭教育。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独自成长,就算经历了酸甜苦辣也是未来日子的经验。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更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我们应该在孩子没有铸成大错之前让孩子认知许多问题。认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问题,任其自由成长,如雨后春笋那般的话,问题真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