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庭陷入这种模式,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由此产生和爆发种种家庭战争。
你的家里,是否也是这样?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中,爸爸会带孩子出门打猎,去探索世界。而现在,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他借口工作逃避家庭,是家庭关系中一个影子式的爸爸。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母亲则会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孤军奋战的女人会难以避免的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又会不自觉的把家转化为她痛苦的工作场所,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包裹起来,造成过度依赖或者母子矛盾。
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家庭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失控的孩子随时崩溃
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
有一个不顾家、不关心妻儿的丈夫,必然有一个孤寂无援的女人。看似是亲子问题,其实是夫妻情感的问题。
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的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给爸爸的建议
1、请融入家庭,爱你的妻子。
没错,你要工作要赚钱要养家,但现在大部分的妈妈一样要工作要挣钱。你回家想放松想休息想玩玩游戏,可妈妈有放松的时间吗?你抱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累了一天的妈妈还在陪着孩子玩、唱、跑、跳?
陪家人一起吃晚饭,给孩子妈妈送点小礼物,主动带娃一个小时,做这些事情并不会占用你很多时间,却会让家庭的幸福感大增。
2、教育孩子请言传身教。
很多家庭认为教育年幼孩子是妈妈应该做的事,但是幼年的孩子,本来就跟妈妈比较亲近,如果爸爸不介入教育,孩子很难跟爸爸建立亲密的关系,而且,爸爸能教给孩子很多本领,是妈妈很难办到的。
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讲了多少大道理,而是真真切切的自律,爱孩子妈妈,爱家庭,从生活的细节里,让孩子去感受。
给妈妈的建议
1、在家庭中,妈妈不能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肯定好不了。妈妈们不能只关注孩子,也要多照顾丈夫的感受,多关心体贴丈夫,处理好夫妻关系。
2、做个温柔可亲的妈妈。一个焦虑暴躁的妈妈只会加剧孩子的失控,只有温柔可亲的妈妈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米妈知道,每个妈妈总会遇到让自己不耐烦甚至崩溃的瞬间,试着给自己一点独处的空间,比如和孩子爸爸好好谈一谈,每天把孩子单独交给爸爸带半个小时,不要怕他做不好,不要去唠叨。这个时间,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让心情缓和很多。
一个融进家庭的爸爸,一个温柔可亲的妈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不是一方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成为父母的80、90后们,许多都经历过不快乐的原生家庭,不想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并不是简单说说就能实现。也许我们都该想想,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