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奔成:小说的形式及其他
(为政班学生,1998年9月生)
华雄是被关羽斩杀的,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此事,我不知道。我们没有时光机,不在当时的现场。假设这事是真的,对当时的华雄来说自然显得十分重要,但对外人或我们这些后人而言,这不过是他人经历过且不会再重现的一件事罢了。
如果一切都能不断地重现呢?
如果一切都能不断地重现,这对于其他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华雄来说,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沉重的负担了吧,因为他得不断地重复经历被关羽斩杀的痛苦。当然,这都是想象,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是不能排练的,如同草稿纸一样,草图成不了画卷成品,它只是一切所想的雏形。时间不可倒流,过去的一切对后来的人而言都只是记录下来的,都是轻轻的纸张、照片等等,都是轻的。换句话说,会被时间所超越的一切都是轻的,那么重的便是永恒的事物。就像在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托马斯所遇见的特蕾莎,即使托马斯如此多情,却因为特蕾莎对他而言就像是埃及神话中的摩西,如同从河水中漂来的一个装在篮子里的孩子——这样的比喻,深深地留在了托马斯的脑海里,成了一个永恒的记忆——于是他便如此这般地爱上了“特蕾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全文都是围绕着轻与重的主题来写的,整部小说仿佛是对生命之轻的描述和警示。小说分7个部分,如同交响乐一样构成了一个小说整体,但每一个部分又都有着自己的音乐乐感,拆开来的七个部分也能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作者很喜欢7这个数字,昆德拉的许多作品都由7个部分组成,这是不是就像中国古代的七言诗一样,一句7个字让人看了既不嫌多也不嫌少?作者在《小说的艺术》也提到了7这个数字,他说他原本在写某部小说时,只计划写5个部分,但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便又加上了2部分,于是就成了后来的7个部分,这才让他觉得满意。
这部小说的前5部分出现了几个“关键词”,如“轻”、“重”、“灵”、“肉”等。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谈到,他一直把小说里的几个主人公当作真实存在的人物,他自己则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观察他们,发掘他们的性格特点,并用一些“关键词”代表人物的主要特点。日本有个阴阳师曾说过(暂且先不管这是否迷信),世界上最短的咒语是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代表他自己的符号。世界上还有一些“咒语”,它们在某些人的眼中是打开一些门的钥匙,可能是打开过去的钥匙,也可能是打开未来的钥匙。我觉得,小说前5个部分出现的词汇都是代表着小说中几个不同人物生命的钥匙,对他们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
小说除了这5个部分,还有后来加上去的2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讲到了斯大林的儿子,他在战俘营,虽然被人称为上帝之子,却因为粪便而遭到谴责并导致他最终自杀。这让人感受到一种荒诞、矛盾的感觉。这一部分还提前交代了主角们的结局。另一个部分大改之前几章的风格,多了一种浪漫、抒情的风格,这是一种令人轻松的风格,但由于作者的安排,我们读者已经提前知道了男女主人公的结局,于是对这最后一部分便有了一种悲凉的感觉,这让人更深地感受到某种荒诞与奇妙,并且也能让读者更深地感受到何谓生命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