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阳国际小学班主任 陈平老师
看文章的题目就知道,本文要谈的是指导孩子如何花钱。
不过,我所说的“指导”与普通人理解的指导还有所不同。对于孩子们的花钱来说,师长的工作只是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并监督孩子们的行为不超越边界。至于边界之内,那是孩子的天地。老师和父母不该干涉,也无权干涉。
道理简单,也很好懂,如何操作才是关键。下面看一个例子,是我上周带孩子去超市发生的事情。
按照我们的规则,孩子每个周末可以拿到三十元零用钱。零食、玩具,还有一些学习用的小文具,都从这三十元里面出。所以,孩子必须自己衡量,怎么分配这笔钱。
1、上图是富羿侨买的肥皂盒。根据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老师建议孩子们买一个肥皂盒和一个资料夹。富羿侨拿到零用钱之后,先去商店买了香肠等小零食,用去了近二十。等我们到了世纪联华之后,他只有不到十一元了。这十一元他要买如下东西:肥皂盒、资料夹、抽纸、巧克力(他期盼很久了)。
看完价格之后,他开始纠结,一个肥皂盒要六、七元,一个资料夹要十元左右,大板巧克力也要十几元,怎么办?富羿侨开始纠结:他先是看了肥皂盒的价格,又去看资料夹,来回比较了之后,决定先买肥皂盒。吃虽然重要,但是生活学习用品不能不买,没有这些东西就不方便。资料夹这次无论如何买不了,只能下次再讲。抽纸怎么办?上厕所可是要用的啊。羿侨想了想,很坚决地说:我不上厕所也行。
对此,我只能说,孩子,你太拼了。
买完肥皂盒之后,他直奔食品货架,把巧克力左看了右看,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购买欲,神情略微显得有些焦躁,问我怎么办。我摇摇头,告诉他只能下次再说了,因为他拿到钱之后,没有好好计划,随手买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食品,所以才会这样。
他说没有办法了。去了收款处,看到天一在买一种小铁盒包装的糖,又开始心动,拿在手里看了看,叹口气放下了。
结完账从收款处出来,羿侨把剩下的四元钱放进口袋里。天一分给他一粒糖,他又开心了。
这是上周羿侨去世纪联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羿侨学到什么了呢?就是钱拿到不能随便花掉,要把这个周想买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下,然后再决定钱怎么花。
对于一个大孩子来讲,三十元不算什么,但在羿侨这样年龄的孩子的眼里,却不是一笔小钱。他从这三十元里学到的东西,以后花几千几万未必学得到。
2、上图是张天一买的东西,它包括一个资料夹(底部橙色的那个)、三包装的抽纸、一个肥皂盒,抽纸上面那个黄色的小铁盒里装的是糖。总共花掉37.8元。
天一在这群孩子里最小,只有六周岁。他对钱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清晰,花钱这件事有点超出他的能力范围。所以,在进超市之前,我先把要买的东西跟他讲了一遍,他笑眯眯地点点头,表示听懂了。
听懂归听懂,你有这么多钱吗?为了防止他把钱花冒了,所以我特意问了问他还有多少钱。但他说不知道,钱放在书包里,书包放在储存柜里。富羿侨说老师他有钱,上个周还剩二十多呢。
这下我放心了。
肥皂盒、资料夹、抽纸加起来三十元左右,他又买了一小盒糖,完全具备这个承受能力,总共花掉三十七块八。
拿到书包之后,该还我钱了,天一很大方地把书包里的钱都给了我,数了数只有二十元。这是什么情况?说好的五十多呢?
羿侨的答案是,天一不知道把上周余下的钱放哪里了。
这件事给我一个启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具备保管钱的能力,而且孩子们住宿舍,跟在家还不一样。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上图这是张益鸣买的,我看了他的记账本,总计有:
唊叫X2 8元
冰绿茶: 3.8元
雪碧: 4元
金银花茶:4元
矿泉水: 2元
从买的东西看,这是一个对饮料比较感兴趣的孩子。我说肥皂盒什么的为什么没买。他说肥皂盒、抽纸他有。资料夹他不需要,因为他仔细,老师发的单页资料他放的很整齐。
好吧,这件事你说得算。
4、这是蔡加涵买的东西,总计有;一个肥皂盒,一卷胶带,水笔三支,汽水一瓶。花掉24.19元,还余5.1元。
5、这是王铁卫买的东西,包括:一把鞋刷,一块肥皂,其余的都是零食。
花的倒不多,只有14.98元。不过这是他能拿出的所有的钱了。一般情况,他拿到钱会先去附近的商店买小零食。所以本来打算买的肥皂盒,因为钱不够没有买。
这就是上周五个孩子买东西的情况。有的孩子记录得非常详细,花多少,剩多少,每一笔清清楚楚。有的孩子则简单得多。
对于记录比较简单的孩子,老师指导一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谁比谁更强。
对于富羿侨来讲,老师没有必要去讲什么道理,每个周只有三十元钱,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先买什么,后买什么,怎么用好这三十元钱就是他要学的。上次他拿到钱先去买吃的,导致该买的东西、想买的东西都没有买,这说明他的计划性比较差。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交给他自己解决。下一次拿到钱,老师只要提醒他上周该买什么,列个单子,有计划的花钱就可以了。
通过这种方式,富羿侨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拿到钱就花当然痛快,但是痛快完了怎么办?我们把如何解决问题交给孩子,由他自己思考。
天一还有点小,但在一群大孩子中间,听着大孩子计划如何用钱,他潜移默化地在学习。
王铁卫在进入书院之前没有接触过零花钱,所以对每一分钱都很在意。因为父母管控得严,他很少接触到小食品,所以他尽可能地会把所有的钱都用到小食品上。如何平衡吃和用,是他以后要学习的。
张益鸣很有主见,他认为自己不需要一个资料夹不是坏事,他会很用心地整理自己的资料。老师也会留意他这方面的表现,一旦需要,会劝他还是买一个好。当然,如果需要,他很可能会自己主动买。
蔡加涵花钱好像比较合理。但他其实是非常需要资料夹的,我看过他的资料,邹巴巴地卷在一起。今天我跟他聊了聊,他也认为该买一个,否则过几天资料拌上蒜泥就能当凉菜吃了。
孩子从这三十元中学到的不仅是如何花钱,还有如何解决问题。因为拿到钱之后,他们就要想先买什么后买什么,买多贵的,怎么才能买到更多合意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很容易的事情,在孩子们眼里并不容易。在我们看来不过一个肥皂盒而已,但孩子们就不会这么认为。我们跟孩子处在两个世界里。其实对于成人也一样,普通人买房子,不也是一家人左商量了右商量,东看了西看吗?孩子们周末花这几十元,其心情的紧张兴奋,并不啻于大人们买房时的样子。这是孩子们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锻炼的原因。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一些文具必须由孩子自己买,而且必须用零花钱买的原因。这不但在教孩子怎么花钱,而且对培养他们养成节俭的品格很有好处。
这种锻炼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聪明,而且他们在学着思考,学着解决问题。一个从小学着解决问题的孩子长大之后就自信,因为他骨子里就懂得该如何着手处理问题。自信这种东西就是这样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小的时候什么都是父母打理,长大之后遇到问题需要自己解决,很多孩子这时候就会变得焦躁。原因就是从小缺少这种锻炼。成人之后单凭父母几句“你没问题、你能行”的鼓励,是没法自信的。
针对孩子小,保管钱财的能力不强这一点,我是这么考虑的:设立一个零钱银行。孩子周日晚上把没有用掉的钱交给老师存起来,存到银行里(老师就是银行),如果有谁存到五十元,那么下个周他可以一次性拿到55元的零用钱。
本来想把门坎设为100元,怕门坎高,吸引力不够。
这个方案一出,孩子们在商量是不是大家把零钱合到一起存银行。
从这件事上,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点:第一,孩子的世界很小,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很认真,这是他们付出代价最小,收获最大的时期。在孩子的一生中,这样的时期很短,千万不能错过。第二,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的只是给他们一片天空,供他们飞翔。
任何试图代替孩子解决问题,帮孩子出主意的想法,都可能是愚蠢的。千万不可贴孩子太近,像层膜一样地裹在孩子身上。
只要孩子能解决的,想自己解决的,都要交给孩子去解决。就是他解决的不好,也不要干预。成功了他会得到经验,得到快乐,失败了他会得到教训,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让他们做,让他们自己承担做的后果,他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