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哲学发展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以儒家经典中的几位仙儿级人物尧舜禹汤文武为开端,就没停下过,也不会停下。对于哲学思想,一是不了解,二是不敢加以妄言,所以只能以闲话的形式,以一个执政者的角度与大家聊一聊如果我是一个执政者,我会选择哪种思想来治国。
首先,在选择之前,肯定是要货比三家的,那么第一个站上舞台的,就是孕育出诸子百家思想的儒家思想。
一说到儒家你会想到谁?没错,孔子和孟子。那么,以孔孟为首的儒家极为重视政治,重视到什么程度?重视到可以让这两位仙级人物奔波一生。儒家的政治核心就是仁,以教化为主,刑法辅之,通过上位者以身作则,就像孔子说的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一样,来实现仁政,王政,大同社会。思想的纯正和高度以及正确性都是无可比拟的。那我们来看一看政治思想的实践。据春秋史料记载,孔子在鲁国出仕中都宰,一年大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还是很有实际操作性的。后来到了秦王朝,受到发家打击,到汉武帝时经过董仲舒的提议,从此成为了中国政治的正统思想。那么实践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儒家思想要求上位者要求的很严格,所以一定要遇上忠臣明君,如果被不正当的人利用,就变成了一种为皇帝服务的思想。而且,人心叵测,史书三千页,哪一页没沾着血?每天勾心斗角,为了权力利益,为了在朝廷里自保不择手段的士大夫比比皆是,但这不能怪到儒家头上,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与现代文明的进程上,大同社会和王道政治未免会显得太假太空,纯儒很难实行。这是儒家思想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不得不说,尊孔尊儒的王朝总体上都较优秀。
再聊一聊法家,法家可以倒放到孔子同时期的邓析,这人和孔子同时期开办私学。讲什么呢?没错,当然是讲法律,职业培养讼棍。为什么说是培养讼棍呢?正史中记载,有一天一个人在河边捡到了一具尸体,尸首的家人来要尸体,这个人说你给我钱我才能给你,这家人就找到了邓析,邓析说这尸体他除了给你们还能卖给谁?所以不用给他钱。这家人回去照做了,捡到尸体的人着急了,不给我钱我怎么办啊?这人也来找邓析,邓析说,他能从别处买到他家人的尸体吗?所以慢慢等,他家会给你钱的。可以看出,这就是钻空子,钻法律的空子,事事讲法,就没了人情味,未免太机械化。然后法家思想过度到晏子,管子,最后荀子剑走偏锋,教出两个大魔王级的人物,韩非和李斯。法家讲法,讲严刑峻法。代表人物商鞅还来了句:“法之爱民也,礼之便事也。”我是觉得挺扯的。这商鞅从卫国逃到秦国,在御前诡辩,成功获得秦王朝的政治指导权。商鞅制定法律,和夫子治理中都一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地上连垃圾都没有,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老百姓为什么这么配合商鞅?是内心认识到自己不该这么做了吗?不是的,是由于外界的压迫,迫使他们不去触碰法律。所以法家治国成效快,失效也快。因为秦国在商鞅的治理下变成了一个机器,只会打仗和种田的机器。从个人角度看,我是非常讨厌法家的。但是法家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未来又必须存在,为什么?因为皇帝,也就是执政者需要它,我们从现实角度出发,历史上那有一个一心只想做好人,却又是好皇帝的人?不存在的.......总之纯法思想治国是以失败告一段落的。治国还是要向法家取取经的,但是商鞅理都不要理他,没啥可学习的,其他人物还是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纯法治国想必大家已经看到了,王也法,亡也法。
最后出场的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说礼是祸乱的开端,总之就像资料中所说的,让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发展,顺其天道。道家治国思想实践比较少,但却是每个王朝必不可少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初得天下,民心不稳,老百姓刚经历长达几百年的战乱,那么这时候道家思想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道家是每个王朝必不可少的。但是它的思想不够完善还是有弊端的,比如说老子说的:“圣贤不死,大盗不止。”什么意思呢?打个比喻,说一个小偷到你家偷东西,看到保险柜里有钱,他把钱偷走了,这时候圣贤出来说,你快把保险柜锁上啊。好了,这回小偷来你家偷东西看到有保险柜,但是锁上了,他索性直接把保险柜给抬走了。有意思吧,所以你要是这么小小的思考一下感觉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仔细一思考,会发现这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还有:“治大国如烹小鲜。”谈何容易?皇帝的权利受到老百姓,官僚集团,甚至后宫佳丽三千种种威胁,你问他有时间烹小鲜吗?所以吾认为道家思想在特别时期可以有巨大的威力,但是不可全取。 三家货物我们逐一做了利与弊的分析。我们要以一个执政者的心态选一种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是吾认为,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家独大。阴阳两仪,盛极必衰。这就是为什么战国和民国多出大家,因为思想交流紧密,百家争鸣。民国的大家,多是从小接受私塾教育,打下深厚的道德文化基础,成年后学习西洋文化。终成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