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觉平 2002年10月出生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不像李白这样浪漫,也没有辛弃疾那样豪迈,但他的诗是人们经历的越多,读他的诗感触就越细致变得耐人寻味起来。

杜甫从小家境优沃,在他七岁那年他的父亲教他念书,念到“凤凰”一词,于是便询问父亲 “凤凰”为何物,父亲说到雄为凤,雌为凰,全身彩色,不与平常的鸟一般,是鸟中之王,他思考的片刻,说道有志者是谓凤凰,遂吟诗一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咏凤凰》也是后来“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这句名句的出处。
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他写出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安史之乱平反的欣喜之情也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忠心和对百姓的关怀。其中的一个 “喜”字就把他的情感表达的非常淋漓尽致,抒发了一家人不再是愁眉不展而是欣喜若狂的感情。
但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最终却俞不得志,在杜甫晚年时过的穷困潦倒,十分凄惨,甚至没有一个栖身之所,只留得满腹诗书无处发泄。因为生活无依,曾以卖药为生,这也从侧面看出了杜甫的艰辛,随后又遭到奸臣李林甫的迫害,到最后一次卖药生活变得更加困苦不堪,因为没有一个安家之所只得住在船上,到渔市去卖药,以维持一家生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一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就可以看出诗人感慨自己当时的悲催困境。

杜甫游历四海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叹,是如此的雄伟,让人仿佛置身泰山之巅,俯瞰群山的壮阔。在大唐由胜转衰时他又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呼喊写尽了民间百姓的疾苦,都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尽管杜甫自己颠沛流离,仍旧一直心系百姓,心系国家。
他虽不像李白那样的洒脱但他怀着满腔愤慨写下了一个个不朽诗篇,他千古以来化为落花,舞尽生命,点亮盛唐繁华,涤荡万古人心。
|